我国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优势
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领域的实现国际产业化。,我国将继续全面推进国际电工委员会、国际航标组织、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、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技术组织的标准、以实现北斗系统进一步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全方位应用。
第一安全系统:
这是建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原因之一,在使用GPS定位系统这么多年,军队官方都没有统一装备GPS的任何产品,因为发生战争的时候,美国就会关闭GPS导航系统,GPS接收器信号是可以加密或关闭的。所以在战场上,就只能靠自己。而对于民用领域GPS精度在5m是不够正确的,所以只有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系统才能保证安全。
第二北斗三频信号:
我国北斗定位导航系统使用的是三频信号,GPS使用的是双频信号,这是北斗的后发优势。这就是北斗的优势。三频信号可以更好的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,提高定位可靠性,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,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。而且如果一个频率信号出现问题,可使用传统方法利用另外两个频率进行定位,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。北斗是全球第一个提供三频信号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。
第三有源定位及无源定位:
有源定位就是接收机自己需要发射信息与卫星通信,无源定位不需要。
卫星定位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:空间星座部分,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部分。其中,地面地面监控部分又由三大部分组成:监控站,主控站,注入站。GPS系统在全球建了5个监控站,1个主控站(如果说炸毁北斗地面指挥中心北斗就失效了,所以得出结论战争时北斗无用;那我们炸毁GPS的主控站(及其备用站)不也一样的吗,所以可以得出结论:GPS是无效的吗?)和3个注入站以保证卫星运行,这些站都设在美国国土上,并且在全球分布很均匀。包括美洲大陆的美国本土,太平洋的关岛和夏威夷、印度洋的迭哥枷西亚以及大西洋的阿森松群岛。中国没法把监控站建到全球,所以中国在设计北斗系统时必须考虑到,地面监控部分只建在中国境内,就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。在境外建站也不是不可以,只是就算建了,也只起到提高精度的作用(详细请看7.局部加强,逐步成熟。),绝对不能作为控制功能。
第五分步开通:
GPS必须整个系统建成后才能使用。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仅仅发射了16颗卫星,就在亚太地区正式开通运行。这有利于加快北斗的商用进程,有利于对后续的系统做进一步改进,有利于加快北斗产业链的成熟。北斗全球系统试验卫星工程I1-S星是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,其将开展新导航信号体制、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。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卫星导航服务。
第六局部加强,逐步成熟:
从理论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比GPS定位导航系统在全球的定位精度还要高。随着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卫星的数量越来越多,也会得到更多观测数据,精度提升是必然的了。
第八促进整个制造业的升级:
建成北斗定位导航系统,中国的芯片厂商就有机会和国外的芯片厂商在北斗芯片上一较高低。这就叫打破GPS的垄断地位。
第九得到国际认可:
国际海事组织(IMO)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,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,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,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继全球定位系统(GPS)、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(GLONASS)后的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,服务世界航海用户。
这是建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原因之一,在使用GPS定位系统这么多年,军队官方都没有统一装备GPS的任何产品,因为发生战争的时候,美国就会关闭GPS导航系统,GPS接收器信号是可以加密或关闭的。所以在战场上,就只能靠自己。而对于民用领域GPS精度在5m是不够正确的,所以只有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系统才能保证安全。
我国北斗定位导航系统使用的是三频信号,GPS使用的是双频信号,这是北斗的后发优势。这就是北斗的优势。三频信号可以更好的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,提高定位可靠性,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,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。而且如果一个频率信号出现问题,可使用传统方法利用另外两个频率进行定位,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。北斗是全球第一个提供三频信号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。
有源定位就是接收机自己需要发射信息与卫星通信,无源定位不需要。
有源定位技术只要2颗卫星就可以完成定位,但需要信息中心DEM(数字高程模型)数据库支持并参与解算。北斗使用的是无源定位,和GPS是一样一样的,不需要信息中心参与解算。这个功能的好处是当你观测的卫星质量很差,数量较少时(理论上,无源定位至少要4颗卫星才能解算XYZ和时间四个未知参数,实际需要的更多),仍然可以定位。这个功能对于紧急情况会比较有用,比如在山谷中,观测条件非常差,能知道大概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第四境内监控:
GPS必须整个系统建成后才能使用。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仅仅发射了16颗卫星,就在亚太地区正式开通运行。这有利于加快北斗的商用进程,有利于对后续的系统做进一步改进,有利于加快北斗产业链的成熟。北斗全球系统试验卫星工程I1-S星是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,其将开展新导航信号体制、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。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卫星导航服务。
第六局部加强,逐步成熟:
从理论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比GPS定位导航系统在全球的定位精度还要高。随着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卫星的数量越来越多,也会得到更多观测数据,精度提升是必然的了。
第七定位精度:
“北斗系统定位精度由水平25m、高程30m,提高至目前水平10m、高程10m,测速精度由每秒0.4米,提高至0.2m,受时精度优于20ns,目前在中国及周边地区,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与GPS相当。北斗的平面精度与高程精度是基本相当的,而GPS系统的水平精度确实不错,但是他的高程精度是软肋,比水平精度差得比较多,一般是1.5倍到2倍。
“北斗系统定位精度由水平25m、高程30m,提高至目前水平10m、高程10m,测速精度由每秒0.4米,提高至0.2m,受时精度优于20ns,目前在中国及周边地区,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与GPS相当。北斗的平面精度与高程精度是基本相当的,而GPS系统的水平精度确实不错,但是他的高程精度是软肋,比水平精度差得比较多,一般是1.5倍到2倍。
第八促进整个制造业的升级:
国际海事组织(IMO)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,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,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,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继全球定位系统(GPS)、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(GLONASS)后的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,服务世界航海用户。